詳細信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義序
作者:黃家樹
發布時間:2009/5/22

 

佛教要義,在於「緣起」。一切事物從因緣的和合而生起,亦從因緣的離散而壞滅,而因緣本身亦復由其他因緣所成,緣緣相因相待,其中並無不變的主體或實法存在。故佛法說「緣生性空」,即從緣而生的,其體性便不實在,亦即無自性(自性是自體實有,自體成立的意思)。這便是緣起的道理,也就是世間事物存在的真相。
 
緣起的道理,若祇粗淺去理解,似乎不難把握,但若深入探究,卻是甚深甚深,難明難了的。此所以佛陀也說:「此甚深處,所謂緣起,倍復甚深難見。」(《雜阿含經》第二九三經)大乘經中,能將佛說緣起的深意完全揭示出來的,祇有般若類的經典。唯有般若經說的畢竟空,才能徹底顯示,凡是存在的,必是緣起的,而緣起是無自性的,無自性便說為空。所謂畢竟空,並不是指部份空,部份不空,而是無一例外的一切皆空。這個道理,誤以空義會破壞一切法的小乘人固然不懂,就是部份大乘學者,同樣不明了。他們雖也讚歎般若經,但因自性見深,不能徹入緣起正見,所以也未能悟解畢竟空義。他們以為空是不了義、不究竟的;空的背後,應有真實的不空在,那是妙有或真如實體(意即本體)。世間的現象可說空,但產生現象、在現象背後的真如實體是不可能空的。他們的見解當然有違佛說緣起的本懷,不契般若經之本義。
 
《心經》雖祇短短二百六十字,但已深刻地抉發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旨。由於言簡義精,自玄奘法師譯出後,就一直非常流通,歷代註釋,收錄於大藏經內的為數在百種以上。在我所見到的註釋之中,最能依畢竟空義解本經者,是明珠佛學社創辦人明慧法師所著之《心經透網》,及當今大德印順導師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記》。本來,既有兩位明師之慧解在前,本書是不必付梓的,不過,對初學般若的讀者來說,二師的慧解也許會較為深一點。本書釋義粗淺,初學者可能反覺適合。若由此再進讀二師的註釋,或者會少卻點困難吧!
 
本書能夠出版,劉錦華居士的努力是主要因緣。如果不是他將我多年前兩次講心經的錄音帶保存,並發心整理、筆錄,本書是不可能成稿的。近十年來,我在明珠佛學班先後開講《阿含》、《成實》、《法華》、《維摩》、《金剛》及《中論》等多部經論,自己從沒有留下任何講話的錄音,都是講過便了。將講話轉成文字出版,是想也沒有想過。不是錦華提起,我根本已忘記講心經這回事,因為它是在佛學班以外的時間講的,每次回想佛學班歷史,自然就沒有它的份兒。第一次講心經的情形,已完全忘記。第二次則還記得是特別應已故陳直夫教授的要求而講的。陳教授是我二十多年前唸珠海研究所時的史學老師。他是基督徒,但晚年心境欠佳,常感人之生存充滿無奈,《新舊約全書》都不能解他的苦悶。他有機會便向我問佛教的道理,後來知道《心經》的重要,又是經中最短的,便請我將全經詳解一遍。為使更多的人可以聽得到,我請直師到明珠與社友學員一同聽講。如果不是直師的關係,那次講《心經》的法會是不會成事的。遺憾的是,直師已於前年以九十五高齡去世,此書他是看不到了。
 
本書的出版,還要感謝陳道生社長惠賜序文,語多過譽,受之有愧;容智寶司理借出明慧法師及她親繪的觀音菩薩聖像,作為附圖,增光篇幅;學員戚幗琤小姐設計封面,花費不少寶貴時間。在此謹願無論對本書同情與不同情的讀者皆生正信,毀我譽我的善友同發菩提。
 
一九九四年一月三十日黃家樹序於九龍寓所
Go Back
版權所有:明珠佛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