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從禪宗的流傳看禪語錄的價值
作者:如川
發布時間:2009/5/15

 

(甲) 佛家的基本精神與禪宗的繼承
 
佛家的根本精神就是如實地把握這個宇宙人生的眞理,稱之為「如實觀」。如實觀則要靠般若智,而般若智乃是要由實踐修行而證得的,這裡顯示出眞理是要藉實踐而得。釋迦牟尼在世時亦以身作則地強調了此點。當佛陀滅後,弟子將其言說結集起來,而成為了經典。由口傳而至文字記錄,以便弟子依之修行。去佛日遠,弟子漸漸著重了文字的研求,但求義理之發揮,因而衍生眾多經論,新義競出。於是分門別派,各有所宗,互不相容,完全忽略了佛教的根本精神。乃至龍樹、無著等大乘論師相繼而出,將佛教重新納入正軌,糾正了當時各派的謬誤,使佛教的解脫精神再顯。惜後繼者仍不斷地以經典文字為所依眞理,標榜門戶派別,將佛教轉入了經典文字爭執之中,種下了佛教衰微的遠因。
 
佛教傳至中國,至隋唐而大盛。各宗競立,依經解說,將佛家義理帶至新的高峯,但亦隱伏了容易陷入文字義理中而不能自拔的危機。於是禪宗興起,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重新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所謂「不立文字」,並非否定文字,不要文字,而祗是不拘泥於文字而已。「教外別傳」的「教」,即語言文字,佛教經論也。教外別傳的意思,即是說明眞理並不存在於經論之中。因為當一個求道者經過不斷修行實踐,而至徹悟時所見的境界,乃非語言文字之所能表達,是超越了經論的。因此禪宗認為經典所說的眞理,都不外是文字說明,而非眞理本身,故對經典的態度應如指月之手指,可取則取,可捨則捨,不應受其束縛,這就是教外別傳之旨。
 
況且眞理是必然普遍於一切現象之中,如非自身立腳於實踐理境而領會,則必不能體驗其如實的空相。禪宗由「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主張中顯示出語言經教的局限性及固定性,缺乏了生命力。語言文字只有象徵的意義而無實際的意義,猶如渡河之筏一般。因此,禪宗強調於現實的環境中把握活生生的實際,不以僅僅構成眞理的概念為滿足,而是眞正把握實相而達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之境。這境界並不是存在於語言文字的世界內,而是要經過實踐的過程,如實的體驗才能理會。這就是禪宗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意義,亦是繼承了佛教的基本精神。
 
(乙) 禪師的接引方式與禪語錄的產生
 
由於佛教之目的是令眾生一起成就覺悟解脫,因此其基本立場就如佛陀所說:「吾如良醫,應病與藥」。即是說,順應一一弟子的根機、境遇而施以教化。所以佛教的教理是以「根機」為中心,以「方便」為說教。因此形成了種種的法門。這種種法門的設立無非都是順應當時眾生的根機而設,希望引導他們趣向解脫之路的。禪宗將這個精神拉到高峯。禪宗的接引弟子法並不是固定化的形式,而是自由地實際應用了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事物來作為例子說教,更用種種不同的方式施諸弟子,以期弟子開悟。於是棒打、怒喝、豎拂、擧指、拍手等等方式相繼而出,堵截弟子的妄執思慮,然後藉著眼前活潑的現實因緣,擺脫了語言文字概念的束縛,了悟到諸法的本來面目。
 
由於禪宗不依經論,所以參學者全靠師輩語句之開示與及行動之指點。乃至唐朝中葉,禪宗興盛,從學日多,於是有將禪師接引弟子,給予開導的手段或問答記錄下來,形成了一則則的語錄,或稱公案。所謂公案,本意為公府的案牘,是指沒有模範先例的案件,乃用作以後同類案件之指針。禪宗則借用作為一位禪師為了誘導個別弟子,令其開悟而作的指針。門徒除集錄其師之言行教化及師弟間的對話外,更有記錄其師的行為品格的。在六祖惠能之前,集錄的很少,只片言隻語而已,然在六祖法寶壇經之後,遂大開集錄語錄之風。因此自六祖以下的各家多有語錄留存。例如臨濟錄、洞出錄等。到了後來,除了各家個別的語錄外,亦有將六祖以下的各家語錄有系統地編集起來。例如《古尊宿語錄》、《景德傳燈錄》、《天聖廣燈錄》、《聯燈會要》、《五燈會元》、《五燈全書》等。更有將語錄作編纂與研究的,例如《指月錄》及《續指月錄》等。由是禪宗語錄的典籍集起來不下數千卷,份量更在其他各派所依的經論之上。
 
(丙) 禪語錄的價值及影響
 
由於唐朝末年及五代的動亂,加上遭受幾次毁佛之法難,佛教其他各宗的經論章疏,不是被兵火所毁,就是流散逸失,因而各宗日漸衰微,惟在禪宗方面,則由於他們並不重視經典的必然性權威,而只重視當下的契悟,兼且禪師多依山林而居,而非依都市而住,故被法難之影響甚微,而能一枝獨秀,日漸興隆,求法者日多。乃至很多已經逝世的大禪師所用作接引弟子的公案,都一個一個的再被引用出來,用作誘導後來之弟子,於是形成了「參公案」、「看話頭」之風。譬如從古人的公案之中選出具有特色的一個,作為徹底參究的對象,往往經年累月,乃至徹悟而止。很多語錄則除記錄了開悟的公案外,更有敍述前人個人精神成長的心路歷程,修行次第境界等等,給予後世之參學者的景仰與參考,更由此鼓舞其向上之精進心,成為他們修行的依靠。因此,禪語錄在後來之禪宗流傳上擔任了重要的角色,具有很大的價值。
 
但禪語錄亦產生了不能避免的影響,就是由於禪語錄的被經常引用,因而形成了公案的固定化,從固定化而使弟子走入了拘泥文字語句推敲的死胡同,陷入了知解的葛藤,與禪宗的根本精神有所違背。更有甚者,就是禪語錄的後來編纂者將禪宗門下流行的公案都加以語言文字上的解說,予後代禪師們的一個方便,更令後世學者熟誦後不用參究便能表現頭頭是道於人前,以至自欺欺人,失卻了禪宗實踐的精神,及「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旨。由是禪宗開始衰落。
 
不過,禪語錄對於現今的佛教徒則仍具有甚高的價值。我們可以藉著禪語錄的記載,得悉唐宋以來禪宗的流傳情況,並窺見古代禪師的風格,他們的修行歷程,開悟心態,道德生活等,以策勵我們精進向上。更可以藉著禪宗盛衰的歷史教訓,使我們一方面在知解上對禪語錄不作文字上的拘泥束縛,另一方面在行為上則以古代禪師的求道歷程作為借鏡。由此解行並進,向著圓滿正覺的目標進發。
Go Back
版權所有:明珠佛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