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正是修行好時節
作者:慕頤
發布時間:2017/4/1

 

        宋代無門禪師有詩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此間的「閒事」當指牽掛著心頭的世俗事情。對啊!若心無牽掛,日日是好日。不過,站在大乘佛教尤其是行菩薩道的角度來看,無事卻並不一定是好事。菩薩要的是有事,甚至是多事才對。箇中道理,且讓我慢慢道來,跟各位讀者討教。
 
        世間人對於八風之鼓動,缺乏覺知能力,往往隨波逐流、飄來蕩去。當面對順境吹送時,則意氣風發、趾高氣揚,甚至目中無人、唯我獨尊;但當面對逆境吹襲時,卻驚惶失措、方寸大亂,且或懷恨在心、諉過於人。於是怨憎會、求不得、憂悲惱苦,從之而起。跟著悲歡離合,勞勞碌碌,醉生夢死,轉眼一生。
 
        很多修行人有見及此,於是發出離心,對八風避之則吉,遠離最善。由是看破世情,遠離鬧市,閒居靜處,息諸緣務,入林行禪,尅期取證。於是鍛煉身心,使心堅如金石,八風吹之不動,彷彿超越人天,趣向寂滅境界。
 
        但是,很多大乘人則不是這樣看的。不少大乘經典都強調菩薩不離生死、不離眾生、不離煩惱、不離世間。正如《維摩經‧佛國品》開宗明義說:「眾生之類,是菩薩淨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眾生故。」《維摩經》強調大乘菩薩要以饒益眾生為自己成就之淨土。跟著〈問疾品〉中維摩居士又說:「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大乘菩薩正是以眾生為修行之對象,因此世間一切事情,菩薩定必身先士卒,主動前往解決的。《八大人覺經》也說:「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可見菩薩之悲願,令人神往,令人感動。大乘經典在在都歌頌菩薩行之偉大,便是在於不離眾生,而以眾生為修行對象的。
 
        因此之故,對於八風的看法亦應如是,很多人害怕八風,我卻喜愛八風。我的偶像詩人唐朝劉禹錫的看法也是這樣。當時很多人不喜歡秋天,覺得秋天肅殺,使人愁悶,但他卻有不同看法。他的《秋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反歷來其他人悲秋的情調,以奔放的熱情、生動的畫面,熱情讚美秋日風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揚奮發的勵志之歌。
 
        菩薩欣然面對八風,因為它可以帶出菩薩行的價值,帶出人間佛教的豪情。眾生害怕煩惱,菩薩卻喜歡煩惱,視之為修道之契機。如《維摩經‧佛道品》云:「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我們要學習佛法,發菩提心,修菩提道,真的不能逃避世情煩惱,反而要將它作為修行的好因緣,視之為難逢的好機會,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成就菩薩之大行大業。
 
        試看當年,淨海法師來到美國休士頓弘法的情況,正是具備開山劈石、開荒墾地的勇氣力量,面對種種煩惱,皆視為機遇。終於眾緣匯聚,得宏意法師傾力參與、超定法師慷慨相助,而成就美南最大的德州佛教會、玉佛寺、美洲菩提中心等道場,讓美國南部這片佛法荒涼之地,轉化為佛教遍地開花之美地,這才是我輩學人所應該積極學習的榜樣啊!
 
        因此,我大膽的將無門禪師的詩改成以下打油詩,作為自勉:
 
 「春有稱譏秋毀譽,夏有利衰冬苦樂,世間八風吹送時,正是修行好時節!」
Go Back
版權所有:明珠佛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