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逆行菩薩的啟示
作者:親嚴
發布時間:2015/5/8

近善知識  多聞正法
 
  學佛之初,要建立正見,則一定要多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即是修道上的良師益友也。佛陀曾開示阿難說「善知識是梵行全體」,換句話說,善知識就是清淨修行的全部助緣。佛陀繼而解釋,當修道人有善知識的伴隨,一同修學的話,這便可以預期,他必將修習八支聖道,必定會透過這八正道而趨向清淨解脫。因此佛陀建立了四預流分:近善知識、多聞正法、如理思惟、法次法向。以此四個修道次第,循序漸進的修學,便能成為佛陀的聖弟子了。因此,良師益友,任何時間都是我們修學首要的增上緣。

  但是,隨著近世科技發達,資訊泛濫,人與人的相處是越見複雜,對於善知識與惡知識的辨別,也不是容易的事,而善知識也不止局限在人物上,而是在互聯網上、在智能電話上了。因此,很多時要在訊息收到之後,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看到訊息是否自己的善知識。另一方面,人與人的交往,其心念與行為也不是固定的,很多時是善惡參半,善惡念頭常起常滅,稍瞬即變。善惡朋友也是相對的,善知識可能會轉變為惡知識,亦有可能惡知識轉化為善知識,在現實世間常常有這些例子。這裡,學習區分甚麼是善知識人與善知識法、惡知識人與惡知識法,才是我們要修道的先決條件。而這亦是佛教常常強調正見的重要性原因所在。

如實正觀  善惡諸法

  學佛要學習醒覺,醒覺則需智慧,智慧是因不斷抉擇善惡諸法才能成就的。現時很多教育都是讓子弟接觸坊間認識好的東西,對於惡法一概不懂,乃至他們長大後,反而對惡法缺乏認知力與免疫力,一旦遇到惡法逆緣,往往便不知所措了。

  佛陀指出,正見的培養,是不只看到何謂正見,同時也要看到何謂邪見的。在《中阿含189經》:「若見邪見是邪見者,是謂正見,若見正見是正見者,亦謂正見。云何邪見?謂此見:無施、無齋、無有咒說,無善、惡業,無善、惡業報,無此世、彼世,無父、無母,世無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是謂邪見。云何正見?謂此見:有施、有齋,亦有咒說,有善惡業,有善惡業報,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是謂正見。是為:見邪見是邪見者,是謂正見,見正見是正見者,亦謂正見;彼如是知已,則便求學。」

  這篇被稱為《聖道經》的經文,是佛陀教示弟子如何分辨八正道的,這就是要正知何謂邪道?何謂正道?從正知正見開始,了解正邪兩方面而起抉擇身口意等行為,達至整個八正道的建立。假若我們不懂分辨何謂邪正,便不能圓滿地實踐何謂正道了。

  在另外《增一阿含經》卷八第九經中,佛陀亦教弟子如何分辨惡知識法與善知識法。他說,如果有人心裡有著「我是出身豪門貴族,其他的修道人都是卑賤族的」,這樣自恃出身高貴而看不起他人的想法或行為,便是惡知識法。又例如修行人自心認為自己奉行極精進法,或認為自己已成就甚深禪定,或是認為自己智慧第一,或是認為自己的供養物最為豐厚,這一切都是自己最為優勝,為其他人所不及。以這些貢高我慢的想法,甚至毀謗他人,便是「惡知識法」。反之,修道者全沒有這些想法,亦不會自讚毀他、貢高我慢的,便是「善知識法」了。我們不只是遠離惡知識人,更要遠離惡知識法,不要讓自己內心形成一個惡知識法的世界啊。

  因此,要建立正知正見,乃至成就正道正智,從開始時,便是要廣學多聞,善巧理解,抉擇甚麼是善法與惡法了。

逆行菩薩,示現魔考

  從如何區分善惡行為及心念,跟著去惡行善,修習善行,到修學有一定程度之後,修道人會跳進新一階段,這時,善法惡法,都是修學的增上善緣,善法惡法都能令修道人得到進步的機遇,面前的都是令自己進步的,尤其是令自己進步更大的,往往便是那些「逆行菩薩」了。

  逆行菩薩就是施予逆增上緣的人,他可能是打擊、厭憎、毀謗、嫉妒、侮辱、妨礙著你的人,讓你憤怒、傷心、失敗、丟臉、瞋恚、仇恨等等。若果面對這些負面惡法,一般人容易失去理智,產生對抗心態,或將一切的過錯怪在對方身上,因此氣上加氣,徒生更多煩惱,無法從三毒中脫離,更可能做出傷人傷己的行為。但當我們修行日久,面對這些情況,我們便能即時進行客觀理性的思考,分析對方為何如此?事情關鍵在哪裡?若是過錯在我,便應該立即認錯改過,若是錯在對方,又何必生氣呢?透過不斷的反省抉擇,不斷的學習與調伏自我身心行為,學習包容善解,除了增強訓練自己的觀察力、安忍力、處事力外,更是給自己廣結善緣的機會。再進一步,?更應對人慈悲,以關懷愛心去對待任何人,將心念安住在慈悲、智慧上,用平等心面對一切挫折、阻礙,必能在烈火中,鍛鍊出堅強的意志,作為前行的動力。這樣,那些惡知識人便成為我的逆行菩薩了。

  如釋迦牟尼佛弟子亦為其堂弟的提婆達多,他不但沒有感恩佛陀的師恩浩蕩,還常常想陷害佛陀,有一次,竟設計在高處丟下大石頭想殺害山下路過的佛陀,可是大石只輾傷了佛的腳趾,而佛陀更以其大慈大悲,不但沒有瞋恨他,更以平等心對待事情。在《妙法蓮華經》中,佛更說:「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正因為提婆達多處處製造逆境來考驗,佛陀的忍辱波羅密才能從圓滿階段表現出來,藉此教導其他弟子。所以在經中,佛陀更授記提婆達多將來會成就佛道,號為天王如來。
  
  所以,我們也要學習佛陀大悲大智的思想,當逆境來的時候,視作一種考驗,不要忿恨,不要惱怒,視對方給機會自己學習修養反省,不但不瞋恨他,還要多謝他,感恩他猶如老師來考核自己,好叫自己進步、突破。

  《維摩詰所說經》第六品中說:「爾時維摩詰語大迦葉: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祗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故,教化眾生,現作魔王,又迦葉!十方無量菩薩,或有人從乞手足耳鼻、頭目髓腦、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馬車乘、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貝、衣服飲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而往試之,令其堅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諸眾生,如是難事,凡夫下劣,無有力勢,不能如是逼迫菩薩;譬如龍象蹴踏,非驢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智慧方便之門。」

  當面對逆境或是惡知識的挑戰時,如把它視作魔考,便會令自己進步。那些惡魔也是看修道者的程度而來挑釁的,若果沒有這個能力,他們也看不上眼呢。因此,若我們能夠駕馭這個場面,也證明我們已有一定的修行程度了。
  
  若能更進一步,當受到不友善的攻擊時,以佛法幫助對方,開導對方,令其轉變觀念,你就會成為他的善知識;如果他因此轉變了觀念和方向,再繼續幫助更多的人,他自己就成為別人的善知識。所以惡知識並非永遠是惡的,如果能夠轉變他們,他們也可能成為善知識。而我們從事件中得到啟發而進步時,他們也成為我們的善知識了,此時我們更應該感謝這些逆行菩薩呢!

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八大人覺經》中的第六覺知說:「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身為求學解脫道的人,我們要學習平等心念,在協助他人的時候,不應分別所施的對象,只要有人在困苦中,不管是怨家或是善友,我們都應給予援助,令他離苦得樂,過後亦不會掛念著它。同樣情況,對於曾經傷害自己的人,也不應記掛在心,否則永遠放不下念頭,便形成了偏執,於人無損,於己有害。

  在平等心的支持下,要視惡行乃學道之逆增上緣,菩薩不念舊惡正是我們該學習的模範。如何能不憎惡人呢?我們要學習菩薩的智慧與慈悲,明白世事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惡人都只是因貪瞋痴才犯惡,假若有適當因緣引導,惡人亦會變成善人。世間上善人惡人隨緣轉化,根本沒有絕對的善人惡人。如果瞋恨惡人,不但不會給他改惡向善的機會,同時亦斷除自我進步的空間。所以,修道人見到惡知識,不但不應憎惡他,還要起悲憫心、智慧心,加以化導、加以警覺,令其改惡向善,亦令自己反思警惕,遠離惡行,精進學習。

       當然,善惡並非絕對,善惡之觀念是相依相待、互為因緣的,惡之所以稱為惡,皆因善法在後面拱託,而善之所以稱為善,也是背後有著惡法相對著。故此,有善必有惡,有惡必有善。執著惡行是為執著,執取善行亦為執見。若是透徹實踐佛陀所教示的法理,降伏我人貪瞋癡煩惱,去除人法二執,自然善惡雙泯,遠離二邊,處於中道。這時,不但不念舊惡,亦不取新善;不憎惡人,也不著善人。如此行者舉手下足,皆在道場中矣!

Go Back
版權所有:明珠佛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