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卑劣慢的反思
作者:不息
發布時間:2017/1/6

煩惱無盡誓願斷

  在學佛的過程上,我們會發願,誓要斷除內心無盡種種煩惱。佛家把眾多煩惱分門別類,加以判別認識,以便行者能夠清楚看待,然後予以斷除。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六個根本煩惱了。根本煩惱是蟄伏在我們內心的最深處,要覺察它非常困難,要斷除它們,更是難上加難,甚至部份要到了阿羅漢位,才能予以連根拔起的。因此,我們要訓練自己具備超強的覺察力,才能覺察到它的存在,甚至把它息滅的。

  這六個根本煩惱,分別為「貪、瞋、癡、慢、疑、惡見」。一般經典談到根本煩惱的時候,往往是集中在貪瞋癡三個根本煩惱上,殊不知,慢心在我們的修行道上,往往被忽略了,但它卻是修行人常見的執著。

自恃輕他的慢心類別

  「慢」是根本煩惱之一。慢者,自恃而輕他也。祇要對他人心存比較,進而有自傲、自滿,或自覺高人一等、輕視他人之感覺,這便是慢心的表現了。每個人都有慢心,祇是在行為上有強弱或粗細的差別,它實是眾生心中的重大過患。

  在經論中所提到之慢心,約有七種,分別為: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及邪慢。大致意義如下:

(1) 慢:自謂智慧功德超過別人,於是輕視他人。此為慢心的總說。
(2) 過慢:對於與自己相等之人,卻認為自己勝過對方;對勝過自己的人,則認為自己與對方相等。始終不願肯定他人的優點,也不承認自己的缺點。
(3) 慢過慢:智慧功德實在不及對方,卻反而自以為超勝過對方。
(4) 我慢:執著身心為我,以為自我最勝,並執之為實在。此為一切慢心之根本。
(5) 增上慢:修行道上,未證謂證,未得謂得。此為修行者易見之通病。
(6) 卑劣慢:自謂我雖不如人,然亦不必求於人,以是反自矜誇,任意慢人。
(7) 邪慢:自執著於先入之邪見,於一切不加審察改過,不信因果,毀謗三寶。

  在這七種慢心之中,最吸引著筆者的,便是卑劣慢了,因為其餘六種慢心,都是從自優他劣,自恃而輕他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唯有卑劣慢卻是以卑劣為勝,這是非常特別的一種心態,值得我們予以探討一下。

卑劣慢的意義

  卑劣慢是自己覺得不如他人,但祇是差一點而已,亦不必有求於人,更以此而自誇。這其中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一、明明是他人勝過自己很多的,但卻自以為僅祇差一點而已,也不是差很遠,於是自我安慰,鬆一口氣,依然故我。

  二、明知自己跟不上,不如對方,卻不肯說我能力不夠,而是說,雖然是你們厲害,但這和我有什麼關係?我也不須要去求你們。於是不會尊重讚歎別人,也不會推動自己去積極學習,而是放任自己,我行我素,滿足現狀。認為他人的優勝與我無關,我亦自行我路算了。

  三、更有甚者,當知道自己真的不如他人的時候,卻反過來逆向思維,自己認為,若與他們比較劣向程度,看看誰更差劣的話,對方是遠不及自己的。換言之,即是自己還有一項比他人強的優勝處,這即是我的低劣比他強!於是沾沾自喜,心安理得,不求上進,自以為還有高於他人之處,於是心懷輕慢別人的心,這是更為可悲的啊!

  所以,懷有這種自我放縱、不思進取的人,最初或許會有自卑感,但在骨子裡,自卑感裡也會衍生了這樣的傲慢心態,便稱之為卑劣慢。這種卑劣慢也是表現出根深柢固的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等煩惱,妨礙著進德修業的解脫進程。

鬬劣不鬬勝的故事

  唐代的禪宗語錄裡,流傳著這樣的一個鬬劣不鬬勝的故事:

  一日,趙州禪師對他的侍者文遠禪師說:「我們來比賽,看誰能用譬喻把自己比得最低?輸的人就可吃一塊胡餅。」文遠答應了,並請趙州先說。

  於是趙州說:「我是一頭驢。」
  文遠:「我是驢子的胃。」
  趙州:「我是驢子的糞。」
  文遠:「我是糞中的蟲。」
  這時,趙州便問:「你在糞中做什麼?」
  文遠答:「我在裡面乘涼。」
  趙州:「好,算你贏吧。」於是便取胡餅來吃了。

  這類鬬劣不鬬勝的故事,在悟道的禪師看來,雖然也是一種破除權威執見的手段,但從其側面亦反映出,很多佛教中人,從劣的比併上,也要不輸給他人的心態。這正好說明卑劣慢的本質,仍是一種自恃輕他的慢心表現吧。

社會上的卑劣慢現象

  從前我們上學時,老師每每勸誡學生們說,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我們要戒除驕傲自滿的心態,不可自大、輕慢別人。這已經成為大眾社會上普遍接納的價值觀了。近年互聯網流行之後,更多青年人明白到這個道理,因為他們透過網上訊息,看到的世界大了,知道事情多了,於是驕傲自大的情況,已經較少出現。大眾傳播媒介對狂妄自大的人士,往往也評價不高,甚至加以呵責,予以唾棄。於是,不同場合比賽的優勝者,其勝利宣言,大多表現出謙虛恭順的模樣。

  但是,另外一種情況卻是開始流行,這便是卑劣慢的表現。社會鼓勵低下階層的人,要自我肯定,活在當下,安於本份。於是不去追求進步,不思突破。卑劣慢會令人滿足現狀,見賢不會思齊,覺得與我無關,由此反向地滋長了慢心。另一方面,各國社會均極力幫助低下階層,多方資助他們,這本來是好事,表現出人類互助的美德,但是過度的福利,往往衍生出副作用,便是令很多低下階層的人們,自以卑劣為榮,以卑劣為勝,自甘於低劣,消失了勇往直前的志氣,忘記了努力上進的目標。

  健康的社會往往是要有良性的競爭,透過良性的互動,人們立志向上,努力學習,奮力向前,為將來的目標而突破自我的界限,成就也會隨之而來。個人如此,社會如此,國家如此,民族也是如此。整體人類社會,莫不如此發展,方能成就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否則的話,我們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國家也會逐漸衰落,隨之而來的,便是整體社會走向下坡了。

離開二邊的中道行

  佛陀曾說:「世人顛倒,依於二邊。」這在慢心亦復如是:自恃輕他、貢高自大的傲慢心是一邊;自甘卑劣、反自矜誇的卑慢心也是一邊。我們如何能夠離於這兩邊,適當地處理而處於中道呢?
  
  其實一切慢心的基礎,都是我慢作祟,由執著身心為我,於是產生自我、我所有的執見,更認為自我與眾不同,於是煩惱執見便隨之而來。我們唯有鍛練心志,時刻警覺,在六根與六境接觸當下,覺察其動向,然後以正見、正思、正念等,來把心態調整,配合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定的修行,把身心調向解脫的方向去。相信這才是根除慢心,以至於所有身心煩惱的適當途徑吧。

 

Go Back
版權所有:明珠佛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