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初學習南傳上座部禪法時,緬甸大師兄很認真地跟我們這些小師弟探討修行之道。他說,緬甸上座部的修行人,若是在家居士,會以成就初果作為現世修道的目標;倘若是出家眾的話,則會以今生成就阿羅漢為他們修行究竟目的。他這個簡潔的說法,深深打進了我們的心坎裡,成為我們後來學習的印記。
在這之前,我們一向學習北傳佛教,以往訂立的學習目標,都是高遠廣大,無量無邊,種種弘誓,盡未來世,度己度人,斷除煩惱,成就佛道。但是,在學上一段日子之後,這些高遠廣大的願望,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成為遙不可及的理想,日常生活上的人與事煩惱卻是不斷湧現,生活上種種順逆因緣,令我們身心惱亂不堪,修行目標很快便變得模糊不清。因此聽到大師兄所說到,居士以即身成就須陀洹果為今世修行目標,反而覺得是清新切實可行的一個修道方向。
尤其是近數十年,透過高僧大德如印順導師等的呼籲,佛教教派已經不再互相貶抑,宗派之間共同參考學習,南北傳佛教相處融洽,原始佛教研究方興未艾,引導我們參考學習,可說是學習佛法的一大契機。我們從原始佛典如四部阿含經中,便看到記載著佛陀在世時,弟子們莫不精進修道,以即身證果,甚至解脫成就阿羅漢為目標,而佛陀亦不斷強調建立清淨正見為學習重要第一步。
證入初果之困難
不過,不要以為建立正見,證入須陀洹果是很容易的事,我們從佛陀第一次說法的《轉法輪經》記載中,可以看到學習建立正見的困難。
在佛陀成道之初,他曾經猶豫著,這解脫法甚深微妙,難以理解,世間可有學道人能夠解悟嗎?他想到了之前跟他在苦行林一起修行的五位比丘,這五比丘由於認為釋迦已經捨棄苦行,耽著欲樂,於是離他而前往鹿野苑修行。佛陀於是前往他們棲止處,為他們講解這達致究竟解脫的微妙法門。傳統經典說到佛陀為五比丘講解三轉四諦十二行相法輪之後,憍陳如便立即悟道,好像十分容易。不過,我們在唐朝義淨法師翻譯版本所記載的轉法輪故事中,卻看到五位比丘學道的困難。據義淨所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六內,便記載著:
「爾時世尊而為五人以決定心說如是教。時五人中,二人侍佛學法,三人晨時乞飯,還至本處充六人食。又於中後,三人侍佛學法,二人入村乞食,還至本處五人共飡,唯佛世尊不非時食。」
世尊把五人分為兩組來教導,甚至吃飯時間也要分開兩批,早上三人一組出外乞飯,拿回來給六人分食,而晚上則另外兩人一組入村乞食,回來五比丘共食,世尊則遵守不非時食之戒,過午後不食。由此可以想見,以此五人的修學程度,他們仍要努力不懈,而釋尊亦抓緊時間,為他們解執脫困,甚至連午飯時間也不放過呢。經過一些日子後,在佛陀無數善巧方便、多方誘導之下,五比丘堅執的心扉終於打開了一個缺口,憍陳如首先證得法眼淨,這個啟悟,可說是在人類漫長生死輪迴暗夜中的第一道曙光,因此在經典記載中,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在憍陳如首先悟道,釋尊對他予以確認的時候,當時天人信眾高興得大聲歡呼,由地行藥叉同時發聲,歡呼聲音傳遞至空行藥叉,再由空行藥叉歡呼,如此一層一層天眾向上傳遞憍陳如悟道的訊息,傳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炎魔天、覩史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及諸梵天,甚至到了大自在天眾,皆悉聞得歡呼鼓舞之聲,無數天人為這首次有修道人證入須陀洹果而高歌慶祝。佛陀的教法打開了憍陳如這道缺口之後,當然其餘四位比丘亦陸續悟道證果了。
清淨正見的建立
證入須陀洹果的條件,經中每每以得法眼淨來形容,而法眼淨即是建立起清淨正見,消除疑惑的意思。現代人習慣從經驗主義的立場看問題,自以為離開經驗之外的東西便不可信,殊不知這樣卻是扼殺了我們學習正道的機會。佛陀曾經在不同場合中,為弟子說明了建立正見的重要性。
什麼是正見呢?在《中阿含‧189正道經》中,佛陀便具體說明了正見的內容,我們若能正確地了知信受:布施是善的、咒願祝福是善的、供養是善的、有善行惡行、有善惡業報、有三世輪迴、有父母的生起、有眾生輪迴受生、有聖者可以證得道果。這可說是世間正見,能夠保持這個正見的話,已經可說是不會墮入惡道,這樣建立起我們學習的基礎,進而便要由此學習出世間四聖諦的道理,透過知苦、斷集、證滅、修道,逐漸踏上解脫身心的正途。
正見為修道指南針
能夠具足世間正見的話,可以使我們對事情能加以抉擇、分別、推求、覺知,以智慧去觀察事物,能分辨善惡,能孝順父母,能善知因果,能尊敬聖眾。進一步學習出世間八正道修行之道,以正見帶領著正思維、正精進、正語、正業、正命、正念,而達致正定,最終證入究竟解脫輪迴生死之終極目標。
由此可見,正見是我們修道的指南針,由此導引正向於解脫。兼且在學習過程上,正見更可以調校我們身心行為,從而抉擇善惡,了知因果,令我們不致誤入岐途而不自知。可以說,正見貫徹著我們整個修行的道路,是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
在學佛修行路上,我們隨著佛菩薩及眾多高僧大德的指引,逐漸建立起清淨正見,沿著修習戒定慧三無漏學,努力以赴,經歷證果的四大里程碑。如果成就須陀洹是第一座里程碑的話,我覺得正見便是趨向這里程碑的最重要指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