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如何面對過去未來現在?
作者:火宅叟
發布時間:2021/7/1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來,世界各國受到極大衝擊,染病人數至執筆時,已超越一億七千萬人,因染疫死亡人數亦超過三百五十萬人之多。轉眼間一年多過去了,雖然去年底各國陸續研發出疫苗,並為人民廣泛接種防疫,但變種病毒的出現,又令疫情出現更多變數。愈來愈多醫學專家估計,新冠肺炎病毒將會與人類一直共存於世。隨着疫情緩和而逐漸被控制下來,現在正是一個反思的時刻,看看我們從過去到現在到將來,能夠從歷史事件中體會到甚麼?

 

新世紀列車向前奔馳

          回顧過去幾十年間,世界各國急速地發展,透過科學進步、交通系統改善,世界各國距離時間不斷縮短,互聯網資訊極速飛躍發展,轉眼間互相流通;智能手機的出現,更令全世界人們即時可互相面對面溝通。於是乎,城市人民大多生活得以改善,衣食住行得到滿足,不少人沉醉於物欲,紙醉金迷,經濟過度膨脹,出現過度消費、過度飲食、過度旅遊、過度享受的現象。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結果,人類好像坐上了極高速的列車一樣,急速地奔馳前進。人類征服大地、山河、海洋、物種、甚至遠赴外太空探索,將影響力向外擴展。

          由於資源過度開發,惡性競爭和人為擾動的結果,導致自然生態破壞,污染急劇惡化、氣候變異失常、天災橫禍頻生、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於是乎,野生動物棲息地減少,原始森林大片地失去,加上非法捕殺和耕種,迫使動植物生存空間逐漸消失,以至很多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

 

人類活動被迫戛然而

          新冠肺炎病毒於去年初悄然而至,短時間之內藉着頻繁交通往返而極速蔓延全世界,引起極大恐慌。各國逼不得已,規範人民出入境,甚至封閉日常聚會場所,大型社會活動被全面禁止。世界受歡迎的異地旅行探險活動被迫減少,各國機場關閉、飛機停飛,風景區及購物區活動中心關門,酒店食肆被禁止營業,消費活動大大減少,市民工作也停止了,學校也被迫停課,社會上的活動一概被遏止下來。

          當然,各國人民在適應了與病毒共存的情況之後,便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透過網上服務,為生活提供支援。於是乎,網上購物、網上辦事、網上訂餐、網上送餐、網上旅遊等方式逐漸流行,學校和教育機構也利用網上形式進行授課,繼續學生們的學業。

 

大自然休養生息時期

          在這一年多的疫症流行期間,人類各樣公眾活動、工作、旅遊,被迫減到最低限度,甚至停頓下來。但是在這情況下,科學家看到了自然界卻是在休養生息,逐漸復甦過來。他們發現,隨着人類活動減少,人為噪音少了、空氣清新了,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減少了,廢氣和灰塵也減少了,天空變藍了。大自然正在逐漸恢復被破壞的環境,那些被人類迫到透不過氣來的瀕危動物也陸續出現,繁衍過來。海龜出現在海灘上產卵而不被騷擾,河流染污程度也降低了,原始森林回復平靜,瀕臨絕種植物也可發芽成長,海洋亦回復寧靜,魚類亦能暢游於深海。這些現象不禁令人感覺到,地球上破壞大自然最利害的罪魁禍首,原來便是人類自己。正是人類無止境的破壞,令致出現細菌病毒的變異,對人類進行了突襲反擊。現時趁着人類暫停了對自然的破壞活動,大自然正在有限度地慢慢修復過來。

 

對於未來世界的期望

          經過各國醫學界的不懈努力,相信疫情在可見將來會被控制下來,甚至可以在抵拒疫情及與病毒共存的情況下,回復大致正常的社交活動。不過,未來世界將會如何?人類會汲取這個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教訓嗎?這當然有待時間來證明。但站在佛教徒的角度來看,我們又應如何自處呢?

          身為佛教徒的我們,本來就不應受到疫情影響修習心態的,釋迦世尊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說過,我們這個世界本就是一個五濁世界,佛在《法華經》裡早就說過:「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世界原本就是無常不穩、變異壞滅、不能自主的,我們如何能期望世界是圓滿美好的呢?我們修學的目的,正是要減少活動,學習獨處,透過修行訓練,出離這五濁充滿的煩惱世界呢。

          故此,無論世界去到如何惡劣的地步,佛教徒都不會沮喪,因為早已知悉;相對來說,無論世界如何輝煌發展,佛教徒亦不會沉醉其中,因為我們知道佛陀明示過:「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離別,有命咸歸死。」唯有我們調校自己的想法來面對這個世間,才能以超然的心態,安處其中,才能以無所畏懼心態來處事待人,超然物外,脫離憂悲惱苦,趣向解脫之境。

 

如何面對過去現在未來?

          在原始佛教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跋地羅帝偈》,不少經典中都有提及到,這首偈頌的意思翻譯為《賢善一夜偈》。頌文是這樣說的: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若作聖人行,孰知愁於死?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晝夜無懈怠,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

 

          對於這首跋地羅帝偈,阿難在《中阿含167經》裡曾經以五蘊作例子予以解釋,簡單說就是:不回味過去所見所聞,不欣樂未來所想所念,不染着現在所觸所受。這個說法起初看來,似乎教人要忘掉過去,不想像未來,只要老實地活在當下就好了,其實不然的。我們應反過來看,這偈意思是教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執着於事物。我們可以檢討過去而不要懷緬不放;策劃未來而不要希求期盼;對於當下境況,亦不應沉醉而染着於它。唯有明白一切皆無常,放開執見,精勤努力,日日夜夜皆不懈怠放逸,這才是佛弟子應有的作法吧。

Go Back
版權所有:明珠佛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