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安忍是大智慧
作者:小德
發布時間:2022/1/2

          人生在世,在不同的時期裡,或多或少都有著種種願望,一般人大多都期望長壽富貴、生活富足、悠閒清淨、安樂自在等等。

          可是佛陀曾經說過,世間一切事物,都具備有三種特性:無常、苦、無我。這即是說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固定、不圓滿、不自在。佛陀指出,世間無常,苦多樂少,非我們所能控制,但世人卻囿於貪瞋癡的束縛,盲目追求永恆快樂,於是苦惱叢生。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如何面對這無常苦惱困惑的苦境呢?佛陀提出了修行之道:就是唯以安忍來面對它。安忍是佛教修行中的一個重要法門。在中國自古已經提倡忍辱是一種美德,古德有所謂:忍辱負重、小不忍則亂大謀等等。佛教則更將安忍提升至最高的智慧階層去。

          大乘佛教提出菩薩應當修習安忍波羅蜜多,這個安忍波羅蜜多是以解脫無生的智慧為基礎。在佛教的教學中,安忍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可以解釋為忍受、支持、認可等,可說是意志力上的堅持容受、忍耐、忍辱;另一方面,安忍也可以解釋為智慧相,與正知正見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可以將佛教的安忍看作是經過佛家智慧的培養,看清世間無生的實相,由此不會執持自我,對世間順逆事情,不生瞋恨與執著,心境保持平和,坦然面對的一種解脫智慧表現。

          如何能夠培養起安忍的智慧?這便是由佛陀教示我們的正知正見開始,從正知生命無常、苦、無我,正見一切法因緣生,學習世間事情有果必有因,明白世間是苦,找尋到苦惱生起之原因,信受佛陀所說,生命之苦是可以消滅的,只要循著佛陀教示的苦滅道跡而行持,就必能踏上解脫之道。《金剛經》有云:「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當明瞭一切法由緣而生,缺緣而滅,此中云何有我?云何有法呢?這樣,由破除我法執見,成就無生法忍之智慧,世間煩惱束縛便如夢幻泡影般轉瞬消逝吧。

         當然從義理上瞭解佛陀的教示是不足夠,也要在生活中經過不斷的磨練,才能將俱生習氣消磨殆盡的。因此,在面對現實世界的衝擊、工作上的挫折、事業的失敗、社會上的屈辱,甚至生活上的折磨、朋友間的傷害等等,我們都要學習面對處理,或咬緊牙關,或坦然忍受,或奮起精神,或悄然退隱。明白世間本是無常,本來就充滿缺憾,不會盡如人意,亦非個人能力所能控制,於是如理受之。這可說是我們修習安忍智慧的第一步。

          進一步的訓練,就是受到外間環境的影響,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病毒瘟疫,甚至進一步身體上的疾病、衰老、死亡的威脅等等,亦會衝擊我們的人生。這時候,在漫長的種種順逆環境裡,我們更要學習透過理解生命無常、苦、無我之實相而加以安忍度過。

          在大乘佛教中,最高的智慧可以稱為般若智慧,這是解脫生死的智慧,而能夠進入這解脫門的力量,則稱為無生法忍。這是能夠證入「心本無生因境有」的無生智慧,這智慧的表現可從《金剛經》裡佛陀對須菩提所說中看到。經中描述佛在過去生中,曾經五百世作忍辱仙人,從而建立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修持。因此,當忍辱仙人面對歌利王無理地將他身軀節節肢解時,完全不生起瞋恨之心,反而發心將來成道後先要度化歌利王,這可說是修安忍波羅蜜多的最高境界。

          當然,無生法忍的大智慧並非我們所能輕易達到,但面對著這個長遠目標,修行也覺得十分有意義呢!

Go Back
版權所有:明珠佛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