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聞香攝心
作者:安息
發布時間:2022/5/4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這是耳熟能詳的爐香讚,相信大部分佛教徒都會唸誦。記得早年第一次參加大型講經法會,儀式開始之時,大眾一起唱誦此讚,印象十分深刻。當時看見在佛堂中央供桌上放置一個大香爐,點燃着一枝巨大的檀木,裊裊輕煙,在爐中繚繞升騰,香氣籠罩着整個壇場,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從此之後,我便進入香光莊嚴的學佛旅程。

 

一爐一香凝神淨心

        香是佛教中重要供品之一,印度屬熱帶氣候,不僅盛產各種香料,而且民間廣泛採用香料來辟除臭味、驅趕蟲蟻、防治疾病。佛教創立於印度,在古印度的傳統,常以燒香、塗香、末香等,來對佛陀及僧眾進行供養。同時,佛教認為燃香有助於攝心修道,所以提倡在打坐、誦經、禮佛等修持功課中,先點燃一炷清香,因此在寺院內外也是薰香處處,以營造良好的修行環境。

        自兩漢打通西域經商之路後,隨着商旅貨物往返,產自西域的香料傳來中原,使香事繁盛起來,檀香、沉香、龍腦香等眾多香品,以及香爐等香具應運而生。隋唐佛教盛行,香道佛事慢慢普及,並影響到本土祭祀文化,形成廣泛使用各類香品作為供養的習俗。而燃香烹茶、薰香讀書,更成為文人墨客優雅生活的表現。對於佛教而言,香道逐漸向儀式化發展,成為信眾禮敬佛菩薩,並與之交流的一種途徑。

 

從聞斯香入三摩地

        學佛之始,可能受到爐香讚及薰香氣味吸引,開始學習燃香供佛。皈依三寶之後,便央師兄帶我到香莊,添置檀香爐、香盒、香夾、香箸、香鏟、香匙、香勺等香具,並設置佛案於廳中一角,每天早課誦經之前,必先上香供養諸佛菩薩。我喜愛觀看薰煙飄渺,縈繞虛空,隨着香氣四逸,心神凝聚,收攝六根,止於一境,渾忘俗事,唸誦經文,格外會意。靜中觀香,不躁不語,燃香一爐,芳香銘中,雖置鬧市,心已遠離。

        日常誦經,禪坐思維,燃香更成日常習慣,亦因如此,對佛門香事有特殊的感觸,自然會對經中有關聞香入道、以香傳道的教法分外着意。從原始佛教《雜阿含經》的六入處誦經文中,記述了佛陀教導弟子,以六根六境為緣而生起六識,繼而出現觸受愛取之際,佛子便要警覺於心,減低由觸而生起可意致貪愛或不可意致瞋恚的心意。在日常起心動念中,弟子們藉着不同的根境因緣,生起各各修道方式。故此在後來大乘經典中,便出現不同的菩薩大德,以各自種種方式修行入道的故事。

        在《楞嚴經》卷五說到二十五位聖者向佛講述自己修行悟道的法門,每位入道方式都不一樣。其中香嚴童子所修的,便是香因法門,以聞香而悟道。經中說到: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着,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香嚴童子向佛敘述自身的得悟因緣,就是以聞香入道。他當時聽聞如來教導以觀一切有為相之無常、苦、無我等諦實義,於是告別佛陀,於居處靜室晦夕宴坐,清齋靜修。當時比丘們正燒沉香供養,香氣四逸,悄然入於鼻中。他觀察這香氣,非從木而來,也不從虛空來;非從煙來,也不從火來;香氣來時無所從來,去時無所繫着。由此妄念消亡,根塵滅盡,無漏智生起,如來乃授印他以香嚴的名號。虛妄六塵習氣頓然息滅,解脫妙香自然周密圓融遍於法界,所以他是從嗅聞香氣而證阿羅漢果位,故當然以香光莊嚴圓通之法,最為殊勝。所以說聞香攝心悟入正道,經典早有明言。

        此外,《維摩經》中眾香國土香積佛的故事,更將香氣傳道法門發揮至極。《維摩經》在中國極為流行,經中的維摩居士是歷代文人學士所模仿的榜樣。在〈香積佛品〉內,說到維摩居士向法會大眾介紹,在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眾香國,其中佛號香積如來。當時維摩居士藉化身前往眾香國,請得香積佛餘下的香飯,帶回娑婆世界,供養給法會大眾作飯食,並引領眾香國菩薩前來維摩居士方丈室。當時維摩居士便問眾香國菩薩,香積如來以何說法?眾香國菩薩說:

       「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薩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眾香國香積如來不以文字說法,只以香氣來教化天人,令依律行。大眾僅僅坐於香樹下,聞其香氣,便能獲得功德具足。以香傳道,聞香入道,確實是不可思議的教化手段!

 

遠離世俗超凡脫塵

        當然,佛陀以無數方便攝受眾生,隨着不同根性的修道人,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入佛門。燃香攝心,制於一處,亦是其中一種方式而已。古人所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我們正是透過不同方式來學習佛陀的法義,從觀察自己身心因緣,應以何種方式入路,則隨其因緣而行,以期理解如來的教導,遠離世俗煩惱執見,成就解脫吧。

        由燃香敬香,以香攝心,使致內心清淨虔敬,進而多聞薰習、如理作意的修道歷程時,更能成就五分法身香的清淨功德。由調和身心戒行具足可說成就「戒香」;制心一處圓滿定學可說是「定香」;清淨智慧如實觀照可說是成就「慧香」;心得自在徹底解脫可說成就「解脫香」;而對解脫如實省察無礙解說可說是成就「解脫知見香」。五分法身香可說是聖者成就解脫的清淨無漏功德,相信才是真正的香光莊嚴供養吧。

Go Back
版權所有:明珠佛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