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惠澤無盡 報恩有理
作者:川流
發布時間:2023/7/1

        最近年輕友人飼養多年的小狗病逝,兩夫妻哀慟多日,茶飯不思。他們前幾年已為愛犬皈依三寶,故四處查探可為寵物辦理喪禮的佛教道場。為了撫平心靈創傷,兩人為小犬安排了隆重的喪禮,又請法師為愛犬進行超度,更為愛犬覓得安置骨灰之墓地,一切事情辦妥之後,心情才逐漸平復下來。

        友人與愛犬相處多年,早已視之為摯親,因此對小犬的離逝,自然感到悲傷不已。言談之間,更回顧小犬為他們帶來歡樂,帶來生活上的調和,令家庭充滿生氣,為此而感恩不已。

        現時很多社會上的年輕人都喜歡飼養寵物,更有視之為主子,甘願為婢為奴,服侍周到。坊間有關寵物起居用品、食物醫藥的行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他們對寵物的悉心照顧愛護,早已遠遠超越對自己父母親的態度了。

        由此,令我想起在中學課本《論語》裡,孔子與學生子游有關孝道的對話。當時子游問老師孝道之事。孔子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其意思即是說,現在的孝順,衹是能贍養老人。其實即使犬馬,都會得到好好飼養。若不敬重父母,則有何區別呢?

        中國人對於父母之報恩,是以孝敬順從作為最高的倫理標準,現代人崇尚自我主義,以標榜自己為最高的價值標準,自小至大所得到的一切,視之為理所當然,因此,年輕人對父母感恩之心甚為缺乏,孝順尊敬之心更稀少,若能夠照顧父母生活者,已經被視為極大的美德。相對而言,對寵物就更愛護有加了。

曾經有朋友以說笑方式說到,我們這一代人,是最後一代孝敬父母,而又是第一代順從子女的人。我們從小就被老師教導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對長輩要有恭敬心,行事要謙卑。但現代社會的教育,早已摒棄了這些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強調自我肯定、身分認同、社會認同,甚至追求個人理想成就。由此自然忽略了家庭群體生活甚至孝養的重要性。

        佛教主張生命流轉,三世業果,輪迴不息,因此十分重視報恩之舉,佛陀告誡我們要上報四重恩,而四重恩之中,父母恩自然是首要的。報父母恩之中,孝順當然是第一條件了。很多佛教經典中,都提到孝道的重要性。佛陀更認為,對父母親的恩情,是千百年的恭敬心都不足以報答父母恩的。在東漢安世高所譯的《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中,佛陀就為比丘們說到:

     「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餔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

        佛陀認為父母對哺育子女,無微不至,從幼至長,給予飲食教育,令身心健康,長大成人。爲人子女者,就算以右肩背著父親,左肩背著母親,如此歷經千年時間來奉養父母;縱然父母親大小便溺都拉在自己背上,對父母都沒有絲毫怨嘆,這種孝心還不足以報答父母的恩情。

        那麼如何報答父母之恩德呢?佛陀指出,真正孝道報恩的行為,是應該勸教父母,令他們學習出離三界火宅之道。經中佛陀繼續說道:

      「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獲安隱處。

        對父母孝敬順從當然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但在佛陀看來,要報答父母恩德,最高的回報,自然是期願父母得到永久安穩了。故此,若能勸導父母實踐佛教在家五法,從而踏上解除憂悲惱苦的道路,最終達致安樂自在之寂靜清涼處,這方為最大的孝心,亦是最徹底的感恩行動吧。

Go Back
版權所有:明珠佛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