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清淨道上
作者:不息
發布時間:2024/9/1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道後,在印度恆河流域開展教化,風塵僕僕四十五年,跟隨學道者無數。最初十二年,僧團內諸弟子們大致都專心向道,行為上並沒有犯上過失,共同為修道而努力,佛陀為他們作行為上的指導綱領,靠的是一首偈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被稱為七佛通偈,它概括地指出諸佛教導的修行方向,讓大家共同努力前行。到了第十三年開始,釋尊才開始設訂戒律規則,規範僧團的行為,使令大家和睦相處,依教奉行。

        七佛通偈中前兩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主要是從行為上原則性教導。去惡行善,本是眾多宗教的共同守則,佛教亦不例外。大家都奉行去除惡習、行善積福的話,社會氣氛也會寧靜祥和;而通偈中第三句的「自淨其意」,則為佛教修行的核心方向了。當年釋迦太子出家之目的,正是為了解脫自心對老病死的纏擾,後來在菩提樹下覺悟的,就是悟出十二緣起的緣起法,解除對生命的困惑,了脫生死的束縛,達致究竟涅槃的清淨境界。因此這條解脫之道又被稱為「清淨道」。如何走上這條清淨道呢?佛陀和諸大弟子們在解脫後,不斷努力宣揚的,便是這條自淨其意的清淨道了。

 

清淨道上不同入路

        原始佛教時期的教化是主要從自身開始的,佛陀指出,要解脫必先自淨其意,而這清淨自己心意的道路,佛陀稱之為中道。最初的中道,指的是四諦、八正道。後來逐漸隨著教化不同弟子,便開出了不同的入路,詳細分列出來,則是三十七道品。其中分為七類,分別是: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佛陀曾經說過,當修道者的心意是指向終極涅槃目標的話,每一項修行項目都能夠達到徹底解脫的目的。因此,弟子們隨著其根性而各自努力,自淨其意,向於解脫目標而行。

    到佛滅後,佛陀的教化經逐漸流傳各地,法門亦愈見豐富,清淨道上亦有不同的入路,在不同的部派中有各別的主張。以下介紹一些較為流行的清淨道法門,作為參照。

 

 七車連環的清淨道

        南傳上座部有一本十分重要的修行指導論典,那便是覺音尊者的《清淨道論》。此論從七清淨次第修習歷程上,詳細解說如何踏上這修行道路。從嚴守清淨戒律開始,以求得「戒清淨」,然後實踐四十業處禪以求得「心清淨」,跟著以十六階智來修行「見清淨、度疑清淨、道非道智見清淨、行道智見清淨」和最後的「智見清淨」。七清淨的修習歷程,循序漸進,從戒學、定學,以至慧學,三學增上,讓弟子們一步一腳印,踏上這清淨解脫之涅槃道路。這成為南傳上座部千百年來的修行指引,亦成為最主要的佛教論典之一。

 

去垢成淨的清淨道

        北傳佛教傳來中國,很早便流行禪學,坐禪成為國人修習自淨其意之道。到了唐朝初年,弘忍大師座下兩大弟子之一的神秀大師,提倡住心觀淨,長坐不臥。他曾提出了:「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修行者須要努力遵守戒律,去除惡行,實踐善行,以使抹去心靈上的污垢,讓清淨自心得以漸次顯現。這為北方佛教界帶來一片坐禪風氣,坐禪亦成為了不少佛教徒求得自心清淨的修行方法。

 本來具足的清淨道

    弘忍大師座下另一弟子惠能大師所開創的南宗禪,提出了「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頓悟主張,流行於南方一帶。此派主張眾生本自具足圓滿覺性,此覺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眾生因迷而不知自性本自清淨、本自具足,因此他們認為,修行但求見取自性,便能直了成佛。他們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六祖曾經告誡弟子說:「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便須自見。」這種盡除善念惡念之頓悟自性法門,在唐末宋初風行南北各地,成為後期佛教修道的主流。

 

 畢竟皆空的清淨道

        對於自淨其意中的「清淨」的意義,龍樹菩薩在解釋這個詞語時,便直接解說為:「清淨即是空」。他在《大智度論》卷六十三〈釋嘆淨品〉中說到:「畢竟空即是畢竟清淨,以人畏空故言清淨。……以一切法畢竟空,是名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即是畢竟清淨。」

        在這裡,自淨其意的意義,必須是從了悟心亦空、境亦空,一切皆空。若能夠徹底體悟這空的智慧,才是般若波羅蜜的解脫智慧吧。因此,我們要踏上這清淨空之路,乃是要直接破除對於心與境的顛倒妄想執見,徹底了悟一切畢竟皆空而已。

 

五花八門的清淨道

        其實在二千多年來的佛教流傳歷史上,無數弟子依於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得以解除束縛,從而開出不少清淨道法,亦收到極大的效果。例如憶念三寶功德的佛隨念法門,後來便發展成為清淨念佛觀法,流行於大江南北,演化成為不同的淨土法門。又如佛陀晚年提倡的安那波那念,後來成為流行的出入息觀法門。又如四念住觀法,發展到近代,亦成為南傳佛教非常流行的修行內觀法門,讓現代佛教徒修習禪法時有所遵從。

        總之,各種修行方法,都是源於自淨其意的大方向下,由佛陀及弟子們,以及歷代大德們開展出來的清淨道法門,令後隨者得以學習,進而踐履在這徹底解脫的清淨道上,奮勇前進。

Go Back
版權所有:明珠佛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