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無常迅速
作者:不息
發布時間:2025/8/10

         無常是佛陀十分重要的教導,可說是佛教法印標誌之一。佛教史上公認最早結集而成的經典,是四部阿含經。其中《雜阿含經》是最原始的教法記錄。我們翻開此經,第一經開宗明義的,便看到佛陀教導弟子,學習觀察自身生命的無常變化。佛說:「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佛陀教導弟子們,學習觀察自己色身是變化不定的,能夠這樣觀察色身,方稱之為正觀。若這樣持續觀察的話,我們對這個色身便不會依戀,不再感到興趣,繼而生起出離心,由此奮力去除對身心的貪愛執著,使獲致心靈徹底解脫。

        我們觀察生命的無常遷流,究竟有多迅速呢?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學士,都用其詩詞作品,描述對時光飛逝、人命無常的慨嘆。我們且看其中兩個著名例子:

唐朝李白在《將進酒》所說「君不見,明鏡高堂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詩人問:你可見到,在高堂上對著明鏡中的自己,早上還是青絲滿頭,晚上就已變得蒼蒼白髮啊!人生在時間上流逝的早晚轉變,真是迅速呢。

        王維晚年隱居後在《嘆白髮》一詩中也感嘆自己:「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詩人慨嘆,往昔還是紅臉少年的他,已經成了缺齒老人;須臾之間,從垂髫小童也成為白髮老翁,這個瞬間形容就更為快捷了。

        在詩人句子中所表現的,都是對時光流逝、無可奈何的無常嘆息,不少更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眼前歡樂心態。佛陀當然不會如此,世尊教人認清無常的事實,然後學習正觀無常,並從中努力修行,捨卻對生命的貪愛執取,從此步上解脫憂悲苦惱之路。

        佛陀如何教我們認識人命無常呢?在《雜阿含第1257經》中有非常精彩的描述。經中佛陀所說的較量譬喻,很能刻劃出無常迅速的情景。

        經中說到佛陀當時安止於吠舍離城獼猴池側的重閣講堂,有一天他跟比丘們說:「世間上一切事物都是無常、不安穩而會變易的,大家應當經常觀察這一切事物,修習對它們遠離,不再執取喜好,並由此而致解脫。」

        當時有一位比丘於是請問佛陀:「人命遷流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佛陀於是就用譬喻來回應這位比丘的問題。

        佛陀告訴該比丘說:「譬如有四個健壯力士,每人手裡拿著強弓,一起張弓,同時向四方射出利箭。另有一位矯健壯士,趁著利箭射出還未落地的剎那間,他能飛奔出去,將這四支箭一時接取它回來。怎樣呢?比丘啊!你看像這個人的奔速,是否很快捷呢?」

  比丘答佛陀說:「嘩!真的很快捷,世尊!」

       佛陀又告訴比丘說:「這位接箭壯士飛奔的速度雖然十分快捷,但有地神天子的速度比那壯士卻快上一倍呢;繼而虛空神天子又比地神的速度快上一倍;猶有進者,四王天子的來去速度又比虛空神天再快一倍;而日月天子又比四王天子快捷一倍;然後,導日月神再比日月天子更快捷一倍。

        眾比丘啊!人命遷流變化,可說又比導日月神的速度再快上一倍呢!

        因此,眾比丘們啊!你們應當精勤努力,觀察人的壽命就是如此無常迅速的。」

        看到佛陀說明人命無常迅速的譬喻,的確令人觸目驚心,好像觀看一場射箭比賽速度的場面,其中眾多超速高手,一個比一個捷疾猛健。如此相比之下,我們對人命無常的感受就格外深刻了。

        這不禁令我想起,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著日出日落,表面看來,緩慢而有序。殊不知,這個地球本身,正是一個飛快轉動的星球,原來地球自轉的速度達每秒465米,這比聲音傳播的速度更快,我們的地球可算是無時無刻以超音速自轉奔跑轉動著的。再者,地球又是環繞著太陽而飛奔,這個公轉的速度就更快了,幾乎是每秒30公里,即是平均每秒30000米的速度來一環繞著太陽飛行的,可是我們卻感受不到呢。再進一步看,太陽也以橢圓軌道繞銀河系中心公轉,飛行速度更達每秒220公里左右。這就好像佛陀所說的一個天子比另一個天子飛奔的速度更快了。

        如果我們認真的思維佛陀所說無常迅速的教示,我們就會體會到,自己的人生歲月,感覺正如利箭射出一般,飛快過去,轉眼大半生就過去了。因此,我們又怎能不去努力學習,認識清楚佛陀的教化,然後學習踐履,以期解脫生命中的憂悲苦惱呢!

Go Back
版權所有:明珠佛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