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解答:《妙雲集》是近現代佛教高僧印順導師(1906-2005)早年所結集的一套叢書,這套書在1969年開始整理,1973年編輯完成出版,其中包括上編、中編、下編共二十四冊。上編是經論講記,共七本;中編為專題論著,共六本;下編為短篇總集,共十一本。全套業書約三百五十萬字左右,為現代學佛人士所應讀的佛門重要叢書。以下是《妙雲集》內容各冊簡單介紹: 《妙雲集》上編 (一)(a)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於1942年春講於四川法王學院(演培記)
 (b)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記
 於1947年講於雪竇寺(續明記)
 (二)寶積經講記於1962年在台北慧日講堂講述(演培、續明合記)
 本經意趣乃宣說大乘行,著重從加行位到通達位歷程,
 約分三段以明菩薩道:(1)重於菩提願—修廣大正行;
 (2)重於空慧—習甚深中觀;(3)重於大悲心—作教化事業。
 (三)勝鬘經講記於1951年夏在香港屯門淨業林講(演培、續明記)
 本經為一部宣說如來藏系統的真常大乘佛典。
 (四)藥師經講記於1954年台北善導寺宣講(妙峰、常覺記)
 導師說佛法適應生要求而開出法門:
 (1)現世樂—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
 (2)後世樂—西方阿彌陀佛
 兩者以方便法門引導眾生趣入大乘,得究竟解脫為終極。
 (五)中觀論頌講記於1942年四川法王學院宣講(演培記)
 導師將《中觀論頌》逐句解釋的一本重要著作。
 (六)攝大乘論講記導師記為攝論思想與護法的唯識思想有所不同,若要認識攝論
 真意,最好與中邊、莊嚴等論互相印證,方可明瞭。
 本論是研習唯識學中扼要的有價值論典。
 (七)大乘起信論講記於1950年在香港大埔墟梅修精舍講(演培、續明記)
 本論是真常唯心論的一部重要論著,論中一心開二門,開出
 心生滅門與心真如門,含攝一切法於眾生心中。
 《妙雲集》中篇 (一)佛法概論 — 導師將所講的阿含講要加以修訂而成。(二)中觀今論 — 導師將中所處理問題作深入闡釋。
 (三)唯識學探源 — 導師寫唯識思想史的前半部。
 (四)性空學探源 — 導師從原始佛教、部派、不同時期的空義探討。
 (五)成佛之道 — 導師以偈頌形式所寫的修學次第,分為五章。
 (六)太虛大師年譜 — 導師編纂《太虛大師全書》時所編寫。
 《妙雲集》下篇 (一) 佛在人間(二) 學佛三要
 (三) 以佛法研究佛法
 (四) 淨土與禪
 (五) 青年的佛教
 (六) 我的宗教觀
 (七) 無諍之辯
 (八) 教制教典與教學
 (九) 佛教史地考論
 (十) 華雨香雲
 (十一)佛法是教世之光
 
 |